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番外第22章 大汉不能只有十五个州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作者:浙东匹夫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章武十年(205)十一月二十日。www.kmwx.net

    会稽郡治山阴县内,从句章巡视归来的丞相李素,就得到了三韩与九州岛平定的消息。

    李素当然是非常振奋,当天就决定在公爵府上大摆宴席,宴请扬州官员、丞相府幕僚,同庆大捷。

    当时,李素本人因为刚刚从外地回来,正在享受天伦之乐,身边都是妾侍子女,这些人当然也都向他贺喜。

    为首的,自然就是他侧室中地位最高的甄宓。此刻的甄宓还有些憔悴,不过看上去心情很是喜悦开朗,只是肉身虚弱,她发自内心地吹捧:

    “恭喜夫君又为大汉绸缪了如此一桩大功,虽周公不及矣。”

    李素一脸意气风发:“这次至少也把当初青、兖度田引起泰山贼再叛的削地,拿回来了。要是后续还能再扩大功勋,说不定能多拿一两个县”

    甄宓闻言,却不好接话,只是低头微笑,靠在夫君肩膀上。

    还是一旁抱着孩子的另一个小妾周樱凑到近前打趣:“夫君从来不在意功名利禄,只想教化世人,怎么反而计较起封地了。”

    李素接过儿子,无所谓地笑笑:“咱是不计较,但也不能太寒酸,毕竟是想好了将来要拆封会稽,可如今闽中之地,才侯官一县处于封下。

    移民新设的漳、泉等地,那都是避嫌没有吞并,将来总不好让这小子沦落为县侯吧。”

    原来,他手上这孩子,才四五个月大,正是他来封地会稽这两年里,甄宓又给他生的。

    蔡琰留在老家陈留,为父亲最后尽孝,还带走了李素那个姓蔡的次子。所以章武九年、十年这两年,李素在会稽,大半的宠爱都分给了甄宓。

    甄宓三年多前就给李素生下过第一个孩子,但是个女儿,所以李素至今只有蔡琰所生的两个嫡子,一个还改姓了。最近才算是刚刚补齐了继承公爵爵位所需的儿子数量。

    如今甄宓也已经二十一周岁,嫁给他整整五年了。周樱她们几个更是有二十六七岁了,蔡琰则已年过三十。

    甄宓是去年秋天、李素刚到会稽半年之后怀上的,今年夏末刚生。生下来后,李素又很贴心地陪甄宓调养身体,小半年没离开山阴,有些许公务也是在公爵府上处置,让幕僚上门汇报请示。

    到孩子满了百日之后,确认没什么灾病,妻妾也恢复得很好,李素才恢复了到处视察的工作节奏。

    这不,十月初他才去了一趟吴县、娄县、海盐、句章,乃至新设的舟山县,在外面走了一个半月,视察港口和船厂的建设工作。

    毕竟倏忽之间,已经快两年了,李素筹备的南方开发计划,可不也已执行了两年。

    规划中的舟山群岛灯塔群如今当然还没开建,毕竟海运需求还没饱和到那种程度,那些劳民伤财的奇观总能再拖延个五到十年才提上议程。

    不过两年的时间,对于港口和造船厂的建设、当地商贸工业的发展,已经是足够发展出个雏形了。

    毕竟这方面李素有丰富的种田经验,当初鲁肃在南海筹备造船事业,诸葛亮在光复雒阳后发展黄河下游的造船业,也都是两年就看到疗效、能凑出一支船队了。

    现在,李素刚刚视察完,对种田的阶段性成果比较满意,发现南方种田的产出可以比较高效低成本地与北方中原沿海地区交流、互通有无。

    结果这几天刚回来,就又得到了更多好消息。太史慈甘宁就如预期地取得了大胜,也算是让李素的种田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继续大造海船,把三韩和扶桑的高价值密度物产运回中原,构建紧密的商贸合作体系,那么大汉对三韩和扶桑的控制就不会松弛,可以靠自身造血功能维持下去。

    这里面的弯弯绕,李素的妻妾们当然不会想得太明白,她们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无法脑补出来。

    不过甄宓好歹知道,夫君真的很强很负责,自己为夫君生的第一个儿子才五个月,夫君已经在想着给儿子挣封地了,把闽中地区朝廷新设的县也纳入公爵领地,而这些将来都是她儿子的。

    夫君年轻的时候明明不是这样的,难道真是上了年纪之后,会变得多多少少有点溺爱少子么。

    这个念头一闪过甄宓的脑海,她就连忙暗自谴责了一下,怎么能想“上了年纪”这种形容词呢,夫君明明也才三十六岁啊(对外虚报的,肉身三十三)

    而刚才她也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好意思点破李素变得“醉心利禄”,毕竟那有得了便宜卖乖的嫌疑。而儿子不是周樱的,所以周樱打打趣无所谓。

    ……

    此后数日,李素大摆宴席,接受了扬州各地官员的庆贺。同时他自己也在琢磨,并且召集来幕僚商讨,该如何给刘备上表,为众将请功,

    同时拿出一套对三韩地区乃至邪马台的后续统治方案,让刘备接受对当地的深入开发和治理,而不是仅仅以羁縻的形式松散统治。

    当然,李素心里完全清楚,太史慈发出这份捷报的时候,濊貊夷和熊袭蛮子的一部分死硬部落,肯定还在抵抗,不归王化。太史慈干掉的,只是那些顶层的蛮王,后续还有得忙呢。

    否则征服蛮夷之地也就太容易了,大汉的版图远不会只有如今这么点大。

    相比之下,后世日韩之地,其实算是比较容易拓展进大汉统治圈的,至少比漠北草原要容易的多。

    究其原因,古代没法统治日韩,只是航海技术不行,船太大。朝鲜半岛靠陆路运输跟中原联系,成本比辽东更高数倍。航海短板一解决,剩下的汉化不是问题。

    毕竟日韩的生产方式、农作物、气候环境,跟中原农耕区是很近似的。

    最多两代人,四十年,当地人就可以把自己当成汉人了,何况他们都还没有系统的文字,只有语言,也没有历史记载。汉人有文字有书籍尤其是有历史书,还不是汉人说了算。

    如果把中原的失地贫农移民过去,那同化进程就只会更快,毕竟移过去的民族构成就是完全的汉人,很快能成为当地的主体人口。

    不管眼下做得如何,至少开了一个好头,后续一切可期。

    ……

    李素对于在有生之年彻底整合日韩、趁着他们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识之前就扼杀,当然是有信心的。

    但他缺乏的,是一个足够的借口,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有一些他个人的私心和倾向,毕竟其他不是穿越者的人,不可能在汉末就觉得这些鸟不拉屎地方的蛮夷有提防其将来做大的必要。

    对于汉朝统治者而言,难度不是问题,成本是很大的问题,就算解决了海运,皇帝还是会觉得开拓那些地方不划算。

    朝鲜半岛也多山,除了后世汉江流域和釜山盆地,其他地方没什么成片的大面积农耕区。都是山区和原始森林,矿产资源倒是有些,煤也很多,但古代没用啊。

    曰本列岛就更是山地太多,平原就北九州、大阪湾和琵琶湖、关东武藏野这几片上万平方公里级别的平原。而且最大的关东平原如今还是原始沼泽地呢。

    这些东西,对于汉人而言同样没有吸引力。只会觉得朝廷投了人力物力财力搞原始投资、花运费移民过去,也对中央财政毫无反哺,反而时间久了容易形成新的、更强的有威胁割据。

    毕竟不怕东边岛上有蛮夷,就怕有了有文化的移民过去,这些移民却不心向大汉。那样一旦中原出现不稳,将来反而有可能反噬。

    这些粗浅的道理和担心,李素都不用上表刘备,光是在山阴城内,跟其他心腹扬州官员和幕僚讨论时,就已经有足够多的人提出了。

    张松、王累、桓阶这些幕僚纷纷表示了自己的不理解,乃至提出了折衷的意见:

    “丞相为何念念不忘在这些远处东海之东的蛮荒僻壤、另设州郡?虽然陛下信任丞相,但也要给出足够理由才好。否则恐怕假以时日,还是会被朝中新晋大臣暗中攻讦呐。

    这些地方孤悬海外,离中原太远,就算陛下与丞相君臣相得,难保百年之后不会有后世子孙趁中原不稳自行割据。为长远计,还是不开拓的好。”

    李素对于这些意见,还真没法立刻回应。

    毕竟他知道张松这些人说的,都是确有道理的。

    即使站在穿越者的角度,觉得这些地方后来会有威胁,但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边的邻居最初能发达起来,就是靠着跟中原学习,只是最后别人改了新的师傅,脱亚入欧了。

    暂时的征服容易,但一旦把文明传过去之后,产业上却没能形成新领地与中原的互通有无、自行造血能力,那几个朝代之后,就是在自树敌手。

    说句难听的,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如果李素有生之年,能抵达美洲。那他对美洲的态度,肯定也只能停留在物种交换的程度。

    把有价值的物种种子、幼崽带回来种植、饲养就好,但对美洲殖民在如今这个时代肯定是没有价值的。

    你做得再好,几百年之后呢?无非是相当于培养出一个新的米国,最多无非是一个血统上不是白人主导、而是以黄种人为统治阶级的黄色米国。

    道理就跟历史上千年后英国人培养出的米国那样,无非换一个移民新主的肤色而已。

    李素静下来之后,觉得自己必须捋一捋给刘备的劝说借口。

    他自己内心当然知道,征服曰本短期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找金银铜矿。

    (注:曰本不仅有佐渡金山、石见银山,铜矿也很多的,有别字铜山和足尾铜山。只不过古代跨海运铜成本比较高,中原早期的航海技术不行,所以铜看不上眼。

    曰本的地质条件和智利其实差不多,都是大洲大洋板块边缘的火山挤压隆起,这样的地方金银铜所有重金属都丰富。

    但曰本人因为细水长流开采了一千多年,所以到当代明显不如智利了。在江户幕府统一曰本的早期,也就是16XX年,曰本的铜矿出口也占到过世界第一,但只维持了不到一个世纪)

    如果假以时日,花个几十年移民开采,中原肯定会对当地形成重视,好好建立统治。甚至朝廷中枢会为此建设一支常备海军,以形成威慑,免得当地地方权贵仗着孤悬海外、而觉得自己有希望独立。

    当然,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经济掠夺”,压榨矿产资源,那么被移民过去的百姓肯定也会不甘心。所以这个过程中,也要想办法形成经济上的互利。

    毕竟在李素这套设想下,以后在曰本列岛定居的也都是移民过去的汉人后裔,那就是真的同文同种了,不是“被殖民压迫的异族对象”,肯定要考虑他们的民生,不能跟历史上英国人对米国人那样。

    长远来看,如果不搞矿产资源掠夺这种不可再生、不可持续的行当,那就只有把曰本多山的环境,改造成一个种植梯田、山林经济作物、以及进口腌制海产品的州。

    然后利用中原平原耕地更多的比较优势,用中原的粮食,换取山林和梯田作物、腌鱼干。这就逼得李素得进一步改良造船技术、降低海运成本,否则连粮食贸易都海运的话,肯定是会巨额亏本的。

    至于卖腌鱼,这一点倒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历史上,进入航海时代之前的英国,就是这么立国、通过卖鳕鱼鲑鱼,从欧洲大陆赚取金银硬通货的。还有就是拿着巴斯渔船捕鲸贩卖鲸须鲸油鲸肉。

    曰本的地缘环境,在海洋资源方面跟英国很近似,当然也能模仿这个经济生态位。

    但可惜的是,这些东西目前还是空中楼阁,只能是作为一个远期规划,而依然无法解决眼下最急迫的动机问题。

    李素不可能铁口直断跟刘备预言“曰本有金山银山铜山”,他得掩饰一下。

    想来想去,最后李素也只想了一条不知道行不行得通的,只能是仗着刘备对他的信赖,先曲线迂回一下。

    “要不,就拿着当初从林邑人那里引进林邑稻的例子,劝诫一下陛下,要开眼看世界。发现了新的文明聚居地,要深入探险调查,说不定在曰本能有值得引进的新农作物物种。

    这种建议组织探险考察的计划,花费应该不多,真着手了之后,再在执行过程中先斩后奏、歪打正着,要是真发现了金银矿,陛下也会答应扩大探险计划吧……”

    李素想来想去,最后居然发现自己最后的规划,竟跟历史上哥伦布跟西班牙女王吹嘘的美洲的价值,惊人地相似。

    没办法!谁让美洲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钱不值的呢?后来发展得那么好,那是百年之后的事儿了!是欧洲一代代失地农民去殖民,好好种田开发的结果。

    在最初的时候,你只能骗君主一些直接见效快的利益,不是说有巨量的现成财宝,就得说有高产农作物,两者总要占一个,不然君主干嘛支持这个计划。

    李素想明白之后,才独自完成了他给太史慈甘宁等人请功的奏表,顺便写了几条对于在三韩和邪马台建立新的州郡的建议。

    这也不算离谱,历史上公孙度在平定三韩之后,也在三韩以大汉的名义、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州,名叫“平州”,辖区就是相当于后世整个朝鲜半岛。

    现在朝廷还多统一了一个九州岛,设一个新的州级行政单位,也说得过去。而且辽东以北的新开拓区,也能调整一下,顺便把东北重新划分一下。

    几件事儿,被李素归拢在一个奏表里,年底之前一起送到了雒阳。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kmwx.net 顶点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