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718章 神剧轻松做到的事情,李素花了十几年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作者:浙东匹夫


      视察完雒阳新区后,李素在心中估摸着,那地方要完成全部的地皮平整、分块,并把土路都修完,估计要到今年夏季农闲结束之后。www.83kxs.com

      要把排水渠和其他配套做好,再简易圈一圈低矮的夯土城墙,估计得连冬天的农闲时间都用上。

      所以大规模开始造房子,怎么也是明年的事儿了。好在他本来就不急,慢慢磨合基建团队,积攒技术经验,也挺不错。

      而且这些技术一旦投入大规模应用,就肯定逃不脱技术扩散的命运。

      毕竟建筑工程类的工匠不可能跟作坊里的工匠那样集中管理。这些人才都是流动人口,跟着项目工地走的,你也圈禁不起来。

      好在袁绍和曹操都没什么机会大兴土木了,所以李素这两年再点起这方面的科技树,就算扩散了袁绍也没命去花。

      曹操就算还有几年命,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应用场景,就算扩散过去,曹操强行搞建设,刘备也可以当是为他建设的。

      这些大型工程回本周期都很长,再快钱的工程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收不回投入,曹操本钱砸下去,还没赚回来就灭了,岂不美哉。

      所以,想学就学吧,李素不在乎。学好了怎么造新城市怎么挖运河,就当是为重新统一之后的大汉天下做贡献。

      视察完雒阳新区,几天之后李素就踏上了南下宛城之路,继续他在这个春季农忙结束后的巡视。

      ……

      三月下旬,李素首先到了宛城。荆州防御使高顺亲自出城数十里迎接,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部队,都是这两年募集的新兵为主,供李素顺便检阅,看看他的扩军成果。

      刘备阵营去年扩军八万人,其中四万是从农户良家子里征集的新兵,还有四万是改造的战俘。

      今年扩军十万,同样有七万的改造战俘,新募本地良家子反而减少到三万。另外还额外募集一部分差额,补足去年的战损。

      如今已是三月底,除了今年的三万良家子,目前只征到一万,还差两万缺口。而战俘是早就到位的,冬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服苦役改造。

      现在差不多都磨了性子、也感受到了刘备这边服役生活条件确实比袁绍和孙权那边好,人心渐渐收拢了,才正式成军。www.biquge001.com

      所以,刘备阵营目前可以用于对外远征的机动部队总兵力(也就是不算只能内线防御作战的二线守城民兵),已经膨胀到了四十八万人左右,到夏天可以全部扩军完成,达到五十万。

      当然,五十万人里,有二十万服役时间在两年以下,其中十万更是在一年以下,军事训练程度比较低。

      走精兵路线的久战老兵,始终还是三十万左右。

      这三十万里也有十万是五年以上的一**兵,跟着刘备从益州北伐关中前就一路打出来的,跟曾经西凉军生死搏杀过,见惯了生死鲜血,心理素质也极强。

      剩下二十万分别有三到四年作战履历,总的扩军步伐始终是很稳扎稳打的。

      扩军的练兵细节,其实李素也没什么好视察的,主要他也不懂这些古代的军纪训练和战术训练,放心交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好了。

      而且以刘备阵营目前的军事科技优化,士兵也不是很需要战术和战纪的精炼。那些需要武艺的精锐兵种,比如陷阵营,从久战老兵里直接抽调就行。

      新兵只要装备上灌钢锻造的四棱锥枪,超长枪杆,列阵捅刺,或者是装备神臂弩,有节奏地瞄准射击、或者听从指令覆盖射击,根本不需要多高的武艺,几个月就能练出来。

      所以训练的关键是让士兵保持旺盛的士气,见过血,不怯战,保持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阵型严整不乱的纪律状态。

      而军纪好不好,这个入门指标,李素这样的练兵外行也是看得出的至少高顺手下这里十几万人,已经比原先的农民状态,或者是袁绍、孙策手下那些旧部队,有明显的不同了。

      看上去部队行进非常整齐,也能做到队列机动基本令行禁止。哪怕有个别动作比较乱的,至少在听命令方面都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军军容看起来就很整肃,气派气场就不一样,不是旧军队可比的。

      李素来之前,也听诸葛亮和黄月英汇报过,知道这里面跟去年冬天之前,黄月英就落实发明的“缝纫机”有关。

      李素去年就一直在督促这项制衣技术领域的革新。前几年这活儿不重要,主要是因为纺织品本来就没有过剩。

      前几年,一套衣服的全产业链做下来,纺纱缫丝和织布环节的劳动强度比最后的裁缝要费力得多。www.kmwx.net

      假设一套衣服从棉花或者蚕丝变成成品,前面面料制造要花上一个女工五十个时辰生产,最后裁缝全算上也就女工十几个时辰的劳动量。所以主要矛盾在前面,裁缝慢一点,不标准化,问题也不大。

      不过,随着丝织品产业大量用上新式织锦机,尤其连带着最近三年,连棉布都开始用新式宽幅织机、水力纺纱。刘备辖区内凡是甬道新技术的地区,纺织业生产效率是普遍提高了两到三倍的。

      这种情况下,或许一套衣服所需面料的劳动时间,也从五十个时辰降低到二十个时辰,而裁缝制作再花上十三四个时辰,就显得比较费事儿了。

      初期的缝纫机械并不很难发明,所以早在去年,李素灭孙权江东之地的过程中,黄月英已经把手摇式缝纫机造出来了,后来还试制了脚踏式的。只不过机器的测试、推广、量产都需要时间,所以才是去年冬天才大规模投入商用。

      手摇式缝纫机并不难造,不涉及工业革命,关键是把带缝线的轮子每一圈挂钩缝针的那个机构做精密就好,大致说个思路,工匠们自己调节挂钩结构总能试出来的。

      按说脚踏式缝纫机比手摇式缝纫机更为先进手摇式基本上最多做到女工手工缝针效率的五倍左右,没法加更快了,而脚踏式做得好,起码能比手工缝针快八到十倍甚至更快。

      但是,李素看过黄月英当初发明出来的东西后,却选择了推广手摇式主要是黄月英做出来的脚踏式,跟他印象里见过的差距很大,效率和稳定性也不太好。

      这一点,80后人应该会比较容易理解后世80后的朋友,应该小时候都见过家里有脚踏式缝纫机,老一辈的会称为“洋车”,那东西驱动缝纫转轮的动力,是靠一块往复运动的脚踩踏板来提供的。

      说白了,这种做法需要一个“变往复运动为圆周运动”的机构,比如曲轴。而且需要一定的经验,最初几圈要停在一个比较适合发力的位置,才能比较容易踩动。

      有些时候缝针停留的位置不好时,老一辈的家长踩缝纫机之前,还要手动摇一下台面上的轮子,给一个初速度惯性。

      但是,李素搞工业八年多,至今其实一直没有在“变往复运动为圆周运动”的曲轴上,下多少工夫,做出来的曲轴精度和效率都不太行。

      这也是因为李素不需要蒸汽机,也就不用精密曲轴精密曲轴的诞生,最初就是为了把蒸汽机往复的活塞运动变成飞轮的圆周运动,而大部分做功环节需要的是圆周做功,这玩意儿在蒸汽机革命时才不得不造。

      但水车做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圆周运动带圆周运动,不存在圆周变往复、往复变圆周的麻烦事儿。所以曲轴精度和减租不够好,也就不奇怪了。

      哪怕之前水车锻锤要用到“锤头往复运动”,那也不是靠曲轴做到的。

      而是靠齿链和舵轮,控制锤柄的那个抬升舵轮转到一定角度后,卡不住锤柄了,导致锤柄自然翘起、锤头自然下落,整个过程其实是靠重力势能蓄能-自由落体两个环节完成做功的。

      这样的工业基础下,黄月英一开始造出来的脚踏式缝纫机,也就不是李素想象中、前世小时候看到的一块踏板往复踩的,而是类似于自行车一样两块踏板圆周踩,才能通过皮带轮传动到缝纫轮上。

      整架缝纫机的下半部分,反而像是一个健身用的固定式动感单车,工作的时候女工下半身会随着踩轮子左右摇晃,上半身干活拉布也就非常不稳,还容易被扎到手,所以李素就吩咐先别推广这种缝纫机,宁可用手摇的。

      哪一年等解决了缝纫女工脚踩时上身跟着摇晃的问题,哪一年才能推广脚踏式。

      这就得等诸葛亮闲下来之后,好好跟他老婆梳理一下,集中攻克曲轴精度和减阻的问题了。

      但不管怎么说,暂时量产了结构最可靠最稳定的手摇式缝纫机后,哪怕效率提升倍数没那么夸张,但至少也是五倍速的提高。

      原先一个女工工作十四个时辰可以裁缝一套军装,现在只要三个时辰。哪怕不熬夜加班,只在白天干活,一天也至少能做两件衣服。如果是夏天日照长,然后天一亮就干活,还能多干半件。

      当然,做衣服速度的提升,不只有缝制环节的加速,裁剪环节也能提升。

      李素本来觉得这个环节总耗时不多,也没刻意去安排任务。不过黄月英在自己鼓捣的时候,因为受到为雒阳新区营建而搞的“水力圆锯切割木材”启发,也想搞一个水力驱动裁衣服的。

      但很快发现,布匹比木头软太多,在锯齿圆片面前很容易变形,所以反而无法切割。最后折腾了一番,改成两根粗糙钢丝反向对着拉,就可以起到剪刀的作用。

      虽然雏形机器剪的速度不快,但好在可以一次性裁切很厚地一叠布料。这样一方面能节约在每一层布料上画线确认裁剪轨迹的麻烦,还能确保同一批布裁出来个个零部件尺寸都一致。

      所以,尽管这个机器在初期阶段没提升多少生产速度,但至少让成品的次品率降低了一些,同一批尺寸的军服形状也都一样。对于民用家庭小规模做衣服没有帮助,但对于部队大规模量产军服、制服还是挺不错的。

      这些措施都用上之后,才有了李素今天视察时看到的军容整肃状态,十几万人穿的衣服除了大中小几个规格不同外,其他版型衣型都是一样的,看上去就很整齐威武。

      这种场景,后世李素看古装片的时候,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那是因为他后世看到的拍电影电视的场景,服装道具都是工业化大规模标准生产的,所以他习惯了“小兵的衣服都一个样”。

      但实际上,自从穿越后至今这十几年,李素也算久经战阵,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部队,实际上他压根儿就没见过军服规格高度统一的部队。

      哪怕几万精锐大军往那儿一站,看起来都是七零八落的,军纪再严明的部队也一样,头盔铠甲也都是大小形状略有不同,这是手工业加工的必然缺陷。

      现在经过这个新技术的整顿,总算是做到了让小兵军服规格严格统一的场景。

      后世神剧片场轻易实现的基本操作,李素却花了多年才看到。

      军容整齐的背后,至少还节约了数万农妇半年的劳作时间。这些节约下来的劳力,对于李素增加对南阳本地徭役的征发,也是一种补充,至少先减轻了百姓的其他负担,百姓被征时的怨言也就没那么猛烈。

      ……

      视察完部队的军容之后,李素对高顺的工作大加赞赏,好生勉励了一番,还直白地跟高顺交底:在正面战场负责杀敌,固然是大功一件。

      但是在后方稳固中路防线,同时让部队可以源源不断形成战斗力,这功劳也不比厮杀夺城小多少。关键是高顺这边的工作能够总结形成经验、推广,那就是功德一件。

      未来就算不在地方上当防御使了,也好回朝廷到兵部任职,同时兼具文官武官的前途。

      高顺对于司空的鼓励自然是感恩戴德,表示一定继续努力,绝不会因为这几年没有上战场就懈怠。

      随后,他就安排车马,护送李素去博望县,视察运河工地的工作开展。

      ps:过渡种田章节,流水账过一下,推进一下时间线。明天进入新一阶段的收割。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kmwx.net 顶点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